乡镇企业导报官网

江西泰和县:打造宜居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

来源:泰和县农业农村局浏览量:26发布时间:11-16
分享到:

按照乡村振兴总要求,泰和县围绕“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目标,以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高标定位、全域谋划,突出“四精”建设,实行沿线连片、整村带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动建设成果向经营成果转化,努力打造由内而外的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


泰和县辖23个乡镇场,276个行政村。自2006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全县新农村建设历经抓点示范、重点推进、全面铺开三个阶段,投入资金由少到多,建设村点不断增多,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分享着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全县共累计安排新农村建设村点2504个,近三年来,泰和县整合各级资金4.69亿元,完成村点建设1563个,占全县25户以上宜居村庄的65%,投入力度和村点建设规模前所未有,基本实现“扫一遍”工作目标,打造了苏溪镇滩尾和旗山、马市镇蜀口和车田、螺溪镇保全和普田、澄江镇黄岗和上田等一批新农村特色点,105国道苏马线、319国道泰井线美丽乡村风景示范带建设初具雏形,正在成为市民乡村游的新去处。

健全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按照“七改三网”和“8+4”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标准,通过大力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挖掘村庄文化,凸显村庄特色,丰富村庄功能,连续14年的新农村建设,让许多村民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住房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70年代的“茅草房”,80年代的砖瓦房,到如今的庐陵风格小别墅,农民的住房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过去随处可见破旧落后小村庄的现象可谓天壤之别。

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

以前困苦的农民住着茅草房,一条条泥土路坑坑洼洼、破旧不堪;通过新农村建设健全基础设施,当年的草房被瓦房和楼房取代,黄泥巴小路被宽敞的水泥大道替代,电灯、电话、自来水、小轿车也飞入寻常农户家,农民过上了梦想中的幸福生活。

农村环境发生持续变化

为改善人居环境,2018年以来,全县实现农村垃圾治理第三方外包,实现垃圾处理全覆盖。2015年始,该县进一步健全了新农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包括统筹机制、督查制度、资金投入制度、物资管理制度、保洁员制度等,按照建管并举的思路,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设施配套建设,近两年来县财政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2.5亿余元。所有的自然村按照完善设施、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大力整治“门前三包”和村庄“八乱”,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观。


开展多种文明评比活动,提升村民文化软实力,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美丽乡村需要塑形,更要铸魂。自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所有的新农村点都成立了“村规民约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系列村民自治组织,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每年开展“文明卫生户”、 “好婆婆、好媳妇”“美德好少年”等各类评选活动,举办“志愿者走进小区”“讲卫生、塑形象,创建文明健康新生活”等系列活动,树立乡风文明的标杆。经过多年氛围营造,树立典型榜样,村民素质有了极大提升,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互助的良好村风已然形成。

创新村民自治形式,创建平安和谐村庄,乡村善治为发展凝聚合力。

农民主体意识是村民自治的动力。群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积极参与者。村民理事会是探索村级事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之举,它将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情交给村民自己办,真正代表民意。为创新农村管理机制,在以“五老”为理事会的组织带领下,该县通过开展以“文明卫生户”、“五好家庭”、“绿化示范户”等为内容的群众性评比活动,把环境卫生工作、和谐共处和爱护公物纳入其中,不断增强村民的环境意识、公共卫生意识和健康意识;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充分调动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塘洲镇朱家村金滩自然村,充分发挥理事会作用,改变了村民不良习俗,倡导文明新风,有效减少和化解了邻里家庭矛盾,促进了村民和谐相处,民风淳朴;苑前镇肖家村、苏溪镇三居老居村等村点已形成了一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风气。

农家乐和特色乡村旅游遍地开花,村民的腰包日渐鼓起来。

泰和是种粮大县,以前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靠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种植着几亩水田养活一家。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沿海发达地区务工,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也随之发生改变,为种田和务工各分天下;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乡二元化结构的调整,农民的主要收入更趋丰富多元,种田在许多年轻一代身上已然成为农民一副业。按照“新农村+”模式,该县积极培育特色产业作为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推进新农村建设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实现“新农村+旅游”

将新农村建设与全域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全县全力打造了7条旅游线路,涌现出了马市镇蜀口洲、苏溪镇滩尾、塘登、芦子洲、禾市镇槎滩陂、螺溪镇普田、澄江镇黄岗、苑前黄坊、沙村绵溪、塘洲金滩等一批国家3A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省)乡村旅游示范点、星级农家乐等,正在逐步形成功能完备的乡村旅游圈,乡村生态游成为该县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

实现“新农村+电商”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紧紧依托农村电商蓬勃发展的有利时机,结合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电商服务,如苏溪镇滩尾村、泰和垦殖场军马岭分场等新农村点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借助新农村平台,以泰和乌鸡为主打的乌鸡蛋、乌鸡酒、泰和乌鸡扒鸡及酸甜萝卜、竹蒿薯、茶油、百合、大米等20大类、100多个品种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远销北上广,农村电商销售收入连续实现“贸易顺差”。

以现代农业为主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富民步伐进一步加快。

实施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泰和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推广实施“新农村+”等新兴农业经营方式,带动了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井冈蜜柚、泰和乌鸡、竹篙薯、酱菜、百合、灵芝等特色产业扬优成势,成为广大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

“新农村+”的发展模式方兴未艾

苏溪镇旗山、芦子洲,马市蜀口洲、车田,塘洲镇金滩等地的新农村建设,催生了当地乡村游、农家乐等新兴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县顺应美丽经济而生的新兴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已达50余家,遍布全县24个乡镇。

特色富民产业加快发展

巩固提升乌鸡产业、肉牛养殖基地等传统产业,新增六大富民产业加快发展。

绿色农业蓬勃发展

积极引导企业和各类经营主体争创“三品一标”,发展绿色农业,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唱响泰和农业品牌。

乡镇企业导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文章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乡镇企业导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非乡镇企业导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乡镇企业导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乡镇企业导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乡镇企业导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乡镇企业导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