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翼城县南梁镇白马村:探索积分制+清单制“1233”模式 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为进一步引深主题教育成果,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翼城县南梁镇白马村紧盯群众“关键小事”,坚持党建引领,把强化村级基层治理能力作为主攻方向,将“清单制、积分制”贯穿始终,创新探索出“1233”基层治理模式,为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强基赋能。
党建+网格,扭住“一个”核心
党建引领,模式推陈出新。白马村以“全科网格+党员分类管理+党员联户”为载体,以网格为“作战”单元,真正让网格员成为基层治理“红细胞”。整合资源,队伍量化升级。坚持一手抓网格设置,一手抓人员配备,将党员、村民代表、乡贤、志愿者等力量纳入到网格管理队伍,在全村构建 11个网格、22名微网格员的基层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基层“看到管不到”和部门“管到看不到”的热难点问题,切实解决好社会治理中缺位越位错位现象,真正实现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细化任务,制度有理有力。细化微网格员工作内容,要求微网格员对管理范围内的15—20户党员群众提供解读积分细则、宣传清单内容、记录志愿时长、及时兑换物品等服务,让村民在一对一服务中充分了解“时间银行”的好处及重要性,全力做到“时间银行”家喻户晓,道德建设人人参与。
清单+积分,坚持“两化”管理
亮清单,让工作更清晰。白马村党支部以基层服务事项以及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事项为切入点,明确“清单制”的内容、主体、对象、办理流程和办理时限等,形成“6+N”服务清单,涉及基层党务管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救助救济资金管理、生活垃圾治理、人居环境治理、帮办代办等6项主要事项清单,以及邻里食堂日常管理、移风易俗等数项其他村服务事项清单,做到“小微权力”全部进清单,简化办事程序的同时,让每一位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和“监督者”。晒积分,让服务更热情。结合“网格先锋 全科服务”积分管理方案和“十星级文明户”工作要求,全面推进“2235”工作办法:即明确党员、群众“两类”积分主体,制定党群“两张”正负考核清单,严格总分、基础分、加减分“三类”积分分值,创新“申报、评比、公示、审定、兑现”五步积分流程,坚持做到“专人管理、分类记录”,确保《党员积分手册》和《时间银行积分手册》全员覆盖、动态更新,不断提升党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严措施,让考核更高效。强化积分结果运用,通过群众评议等方式,每年分2次对积分工作和“时间银行”全面考核,确保基层治理模式实现工作清单化、服务积分化、考核精准化。
奖励+保障,强化“三重”激励
优化物质激励。逐步完善村级“时间银行”积分兑换奖励机制,村民根据积分数量到“时间银行”进行商品、服务兑换,同步拓展资金来源,建立“时间银行”项目资金库,兑换保障和商品特色不断增加,“时间银行”兑换效率不断提升,村民满意度不断增强。“时间银行”创建以来,共兑换商品有900余人次。丰富精神激励。党支部以参与志愿服务、开展积分兑换的农户为基础,全面拓宽积分兑换的对象,充分结合“十星级文明户”创评工作,将“时间银行”的参与对象和奖励范围进行强化和延伸,建强时间银行运行体系。强化政策助力。对于党员和网格员全面实行“红蓝积分”工作办法,通过一月一积分、一季一考核、一年一评选,确定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将评优结果作为本人年底考核以及申报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重要依据;对于普通群众,以“时间银行积分手册”的最终积分作为入党、村干部选拔、“两代表一委员”推荐的重要依据,确保积分制度长效化、常态化运行。
活动+队伍,促进“三治”融合
实现自治支撑。将“邻里食堂”日常管理作为村级服务事项清单的重要项目,按照“村党支部主抓、红白理事会主责、志愿服务队主力”的工作模式,承办村民的婚丧嫁娶宴席,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前期招募的志愿服务者共有20余人,在志愿服务中加快了合并村融合。做强法治规范。鼓励村民加入“四邻八舍”志愿服务队伍和“老王说事”议事厅,义务为群众提供说事议事、矛盾调解等服务,不断壮大“百姓说事员”队伍力量。截至目前,老王和他的团队共调解矛盾纠纷 12起,调解率达到 100%。坚持德治教化。充分利用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耍竹马”这一优质资源,设置“竹马文化室”,设置“非遗传承小分队”移风易俗积分清单,鼓励群众参与非遗传承志愿活动赚取积分,在提升“白马竹马”这一优秀非遗文化品牌知名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白马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当前,共有7名村民志愿参与到“耍竹马”文艺传承中。
随着“清单制”“积分制”的持续推动,村级事务运行越来越顺畅,村民的支持率和满意率越来越高,“抢着干”的村民越来越多,“站着看”的村民越来越少,民风更加淳朴,乡风更加文明。今年以来,白马村积极引进肉牛养殖场,绿海果信千亩樱桃园区也落户本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50万元,实现了乡村振兴与基层善治的“正向循环”。
(张筱筱)